5月25日,《中國保險業意外傷害經驗發生率表(2021)(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2021版意外表”)發布,并開始向業內征求意見。此次2021版意外表由中國精算師協會(以下簡稱精算師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保信)聯合編制,以夯實意外險的定價基礎,加快建立意外險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
據了解,2021版意外表首次編制了區分應用場景的個人普通意外、少兒學平意外的身故及傷殘發生率表或比例表,首次編制了分職業等級風險系數參考表,并編寫了《中國保險業意外傷害險風險管理報告》及《國民防范意外風險教育讀本》,形成了意外險數據規范及多項行業標準。
夯實定價基礎
意外險具有低門檻、低保費、高頻率、高保額的特點,普通大眾均可入手,一頓飯錢就能撬動上百萬元保險保障,在提高人民群眾風險保障意識、增強社會風險抵御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近年來,意外險市場呈現出較多亂象,使得部分保險消費者消費權益受損、消費體驗較差,影響了保險行業的社會形象,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定價機制扭曲。意外表的編制能夠完善意外險定價規則,防止定價不合理產品的產生,能夠切實提高意外險市場規范化水平,提升消費者滿意度。”精算師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中國銀保監會的指導下,精算師協會、保險業協會和中國銀保信于2020年3月啟動了意外險發生率表編制工作,以夯實意外險的定價基礎,加快建立意外險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3家單位通力合作,積極整合行業力量和資源,組織成立發生率表編制小組、數據小組、職業分類標準研究小組等12個職能小組,在深入開展調研、全面驗收數據、充分開展測試、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扎實有序推進相關工作,歷時1年,形成2021版意外表的征求意見稿。
四項重要成果
2021版意外表包括分年齡分性別混合職業等級經驗發生率表2張,分年齡段分性別意外傷殘發生率比例表2張,分職業等級風險系數參考表1張。
上述精算師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意外表的主要成果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首次編制了區分應用場景的個人普通意外、少兒學平意外的身故及傷殘發生率表或比例表,并區分到性別與年齡,為風險細分及產品創新提供依據。二是首次編制了分職業等級風險系數參考表,為行業進一步厘清職業風險等級及風險狀況奠定了基礎。三是編寫《中國保險業意外傷害險風險管理報告》及《國民防范意外風險教育讀本》,多維度展開意外傷害風險分析,為行業內外強化意外風險管理、提高意外風險防范意識提供重要參考。四是形成意外險數據規范及多項行業標準,夯實意外險數據基礎,從源頭降低行業經營風險,進一步強化行業意外險數據治理及基礎設施建設。
意外表編制對保險市場將產生哪些影響?上述精算師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意外險產品定價將更為合理。意外表通過提供發生率參考,引導市場主體基于行業經驗,根據自身歷史數據、市場情況等因素科學厘定費率,健全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淘汰賠付率低、渠道費用高、定價不合理的產品。
同時,意外險市場發展將更為規范。意外表的編制及相關標準的建立將使意外險產品開發和定價更加規范透明,對于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有重要推動作用。
此外,意外險產品創新更有依據。意外表及風險管理報告提供了豐富多元的信息參考,不僅區分到應用場景、年齡、性別及職業,還對意外醫療、農村小額意外、借款人意外等產品,以及承保、理賠、死亡率、殘疾率等維度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為意外險產品創新提供了更為詳實的數據基礎。
推進標準建設
據了解,項目組在意外表編制過程中同步推進了意外險相關制度及標準建設工作:研究制定數據規范相關文件,引導行業加強數據管理;以保險業協會2016年發布的《商業保險職業分類與代碼》為基礎,結合意外險發生率測算研究成果,對職業分類及風險等級標準開展調整優化;以行業《人身保險傷殘評定及代碼》為測算標準,對傷殘代碼標準開展修改完善,切實強化意外險基礎設施建設。
下一步,精算師協會、保險業協會與中國銀保信將在中國銀保監會的指導下持續夯實數據基礎,不斷提升意外表的精細化程度。一是完成意外表編制工作并擇機發布。二是完成意外險風險管理報告與國民防范意外風險教育讀本編寫。三是建立意外險數據標準及意外表動態調整機制。研究形成意外險數據采集系列標準,逐步提升基礎數據的規范化水平和數據質量管理水平,建立行業意外險動態回溯和常態化監控機制。四是完成商業保險職業分類與風險等級標準制定工作。充分利用意外表測算成果,開展意外險職業分類標準的優化和職業風險等級規范標準的編制及發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