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記者 高國華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三屆健康中國論壇之“健康保險:構建多層次保障體系”平行論壇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邢煒表示,“十四五”時期,保險業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總結經驗和做法,加快保險業結構性改革,繼續發揮保險保障優勢,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邢煒表示,保險在服務脫貧攻堅中具有獨特的優勢,保險業具有經濟補償、信用征信、資金融通等功能。保險本質是互幫互助,扶貧濟困,和養老、健康、扶貧有天然內在關系。相當于為扶貧工作設置了穩定器。保險業參與脫貧攻堅,至少具有三個方面的獨特優勢,一是精確性,通過充分運用保險機制的精準性,可以為貧困人口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扶貧保險產品和多層次的保險服務,提高了扶貧工作的精準度和科學性。二是高效性。保險業通過事前的風險預防,事中的風險控制,事后的理賠服務等功能,可以擴大保險的覆蓋面,為貧困戶提供全方位的風險保障。同時,扶貧保險產品可以放大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實現扶貧開發資源的優化配制。三是普惠性,保險扶貧產品價格低廉,具有期限長、成本低的優勢,通過保險引入扶貧的金融鏈條,可以幫助扶貧地區從輸血式發展到造血式轉變,推動扶貧地區產業發展、經濟轉型升級。
據邢煒介紹,“十三五”期間,保險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保險機制作用,大力發展健康險,積極承辦基本醫保,助力脫貧攻堅、防止因病返貧、因病致貧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為廣大人民提供多層次的健康保障服務,積極開發適合不同需求的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及時調整發布新的重大疾病定義和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推出惠民保等產品,針對特定人群的特藥險等產品。“十三五”期間,商業健康保險得到發展,保費規模從2014年1580多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8173億元,年均增長達31.4%,成為中國商業保險發展的增長點。健康險業務賠付從763億元增長到2000多億元,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從占比的1.88%到3.6%以上。
二是經辦大病保險和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在脫貧攻堅中發揮重要作用。大病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結合,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大病保險覆蓋人口從2015年9.2億人上升到2020年的11.3億人,累計賠付超過3000萬人次,參保提升10到15個百分點。全國有14家保險公司參與了全國15個省、覆蓋35個城市的長期護理保險項目,覆蓋人群超過5000萬人。
三是探索開發扶貧保險項目,提升社會救助水平。在大病醫療基礎上,地方政府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醫療救助補充保險等扶貧項目,為城鄉的困難人群建立了基本醫保加大病醫保加醫療救助補充保險的救助體系,有效降低了困難群眾的支付費用。
邢煒表示, “十四五”時期,保險業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總結經驗和做法,加快保險業結構性改革,繼續發揮保險保障優勢,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一是大力發展普惠保險,提升弱勢群體的保障水平。二是深度參與第三梯隊建設,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護。三是延伸健康管理服務,豐富健康扶貧的內涵。四是發揮保險資金的融通功能,助力鞏固脫貧成果,擴大保險資金在鄉村振興中的投入,加大困難地區的投放,增強造血功能,推動困難地區產業的轉型升級,鼓勵和支持保險集團通過機構布局和業務協同積極參與地方健康、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和運營,實現資產端和負債端的聯動,在后脫貧時代為客戶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服務。
他表示,在健康險方面,中國保險業協會前期在定義修訂,標準指引等方面做了工作,引導全民健康保障水平。下一步,保險行業協會將著力打造養老平臺,圍繞保險業參與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加強長期護理險養老服務、養老金投入等領域的研究,穩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和標準制定,探索完善行業養老金的投資體系,完成健康管理等團體標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