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專家學者呼吁將網絡互助納入監管,近年兩會,代表委員也有相關提案建議。但因監管部門一直沒有明確對網絡互助定位的態度,所以網絡互助一直處于模糊地帶。
監管部門再三強調“所有金融活動都要納入監管”。與其被迫停擺,不如主動關停,或許是以輕松互助為代表的網絡互助平臺真實想法。
網絡互助曾一片“繁榮”,2019年“最高光時刻”,我國網絡互助平臺的實際參與人數為1.5億人,約占全國人口的1/10。
經過野蠻生長后,網絡互助面臨困境,幾大互助平臺用戶流失的困境逐步顯現,增收管理費對收益端貢獻微小,互助流量轉化保險變現的商業模式紅利見頂且質疑不斷。
更重要的是,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消費者權益保護處于監管真空,涉眾風險不容忽視。
輕松互助2016年4月上線,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互助社區之一,在其運營的5年時間里,輕松互助累計幫助8934位患病會員。
1月31日,美團互助正式關停業務。此前,百度的燈火互助在2020年8月份就已關停。從2017年開始,同心互助、17互助、蒲公英互助等等眾多平臺業務均已陸續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