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感觸:
養老社區與長期年金構成“虛實結合”“籌資模式”“服務模式”。
在養老社區床位數不足時,經營重心相對在長期年金獲客并交出入住期權。
在養老社區床位將成規模,經營重心相對要向社區經營及投資回報上看重。
觀察今天及以后一個時期可能入住中高端養老社區客戶人群的心理:
財務條件方面沒問題,可能猶豫不決,又想入住,又想時不常能回歸家庭。
所以,有必要在養老社區做局部試點,賦予入住居民在居住制度上的選擇。
假如入住居民回家住一段日子,不需退房,并對房費收取有些折價。
這會帶來一些客戶經營場景:
第一,入住居民可能邀請身邊的朋友在此房空的期間過來試住,有可能形成鏈式營銷;
第二,這是一種變相促銷折扣,但具有很深刻的人文精神吸引,follow your heart;
第三,在入住居民暫離養老社區這段時間,服務和關心沒中斷,天涯海角接到電話、隨訪、危險提示、年節祝福,是不是比抬頭不見低頭見更感受到一份溫暖、掛念;
第四,養老社區與入住居民原來在的社區、醫保、長護不脫鉤,改善封閉、刻板的外部印象派,疫情已經過去了,社區不等于封閉運行,需要連接很多社會制度與社會功能;
第五,養老社區這種做法,不僅給居民一個家,保留原來的家;對有些居民來說,來住養老社區就像年輕時出差一兩個月。社區配套的康復醫院與社區住宿之間更加一體化經營運營;
第六,養老社區打造為與社會相融相通的呼吸社區,擅長緩沖;能鏈接到入住居民人生相連的方方面面,能鏈接到整個城市、整個國家、整個世界范圍內。
第七,養老社區內部可以效仿大多數酒店,也有分級分類戶型;
第八,養老社區一些服務要素,可以服務產品化惠及更多的人;
第九,既覆蓋更多人,也對已入住居民提供更多元柔性的服務;
第十,不斷革新經營做法,從我在哪,到我哪哪都在的護城河。我在哪,是我與市中心的距離、與原來家庭住所的距離;我哪哪都在,是我與整個城市相連。
第十一,通過上述居住制度改革試點,可以看數用數看清問題。有哪些工作是我們沒做好的,有哪些問題是無法避免的,由這些問題決策未來經營運營向哪去。